(转自:郭二侠说财)黄金配资开户官网
恒瑞医药上市首日大涨25%,盘中最高涨幅37%,A股到港交所二次上市能涨这么多,在我7年港股打新生涯中还是头一次见。以前像这种二次上市的公司,上市首日能涨个10%就已经不得了了。
今年已经有赤峰黄金、钧达股份、宁德时代、恒瑞医药、吉宏股份,陆续在港交所二次上市,表现都非常亮眼,今天上市的吉宏股份盘中涨幅更是高达60%,再次刷新二次上市新股涨幅纪录。
目前赴港二次上市的A股公司中有5家已递表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,递表18家,发公告准备赴港上市的20多家,四十多家A+H股正大批来袭。
A股到港交所二次上市相当于增发,大股东不是来做慈善(割韭菜),肯定是想尽可能多募集资金(卖公司)。需要参考已经在AH两地上市公司的折价幅度,给出一定折价机构才愿意买单。只是宁德时代在港股的表现太过惊艳,港股相比A股还溢价10%,市场情绪被调动起来了,才出现了恒瑞医药上市首日暴涨37%的盛况,这是阶段性的情绪亢奋,不是市场常态。
A+H股两地上市公司,由于港股市场流动性不好,以及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入H股须缴纳20%红利税的影响,大多数H股相比A股长期存在折价。
一、怎么判断A股公司到港股二次上市折价留有水位?
在低风险理财社区集思录上有一个板块是A/H比价,155家A/H两地上市公司都在上面展示的有H/A溢价率,以及自由流通股市值等数据。
一般我们主要从行业和市值规模两个维度比较,例如恒瑞医药新股分析的时候我就参考了医药同行药明康德当时H股相比A股折价5%,药明康德市值是1800亿,恒瑞医药的市值高达3400多亿,折价应该像药明康德看齐,而恒瑞医药港股IPO发行价上限相比A股还折价25%,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上涨空间很大,我梭哈了。
此外对打新来说还要考虑流通市值的问题,例如上图的亿华通市值规模才50亿,但港股相比A股也没折价多少,主要是流通市值才五六亿,游资当小票在炒。
就像宁德时代上市涨这么好,除了公司是新能源电池的绝对龙头,电池技术遥遥领先,受国际资本追捧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市流通盘才107亿港元(基石有6个月锁定期),只有公司总市值的1%,热钱多盘子小,自然炒的飞起。
二、到港交所二次上市对A股来说是利好还是利空?
A股公司到港交所二次上市相当于跨市场增发,会导致A股股东权益被稀释,好处是补充了资本金,财务结构优化,属于中性。
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:
一方面,如果在港股上市折价太多,或者上市后股价大幅下跌,会拖累A股信心,可能引发A股估值回调。像宁德时代那样港股带着A股上涨属于特例,A股也没几家市值上万亿的公司。
另一方面,外资可能抛售A股转投H股。因为港股市场是T+0交易,且无涨跌幅限制,便于外资快速调仓;而A股实行T+1和10%涨跌停限制,流动性受限。极端行情下,H股可快速止损或止盈,资金进出无外汇管制,外资可自由兑换港元或美元。
三、A+H股上市公司,H股什么时候可以纳入港股通?
如果A股上市公司在港股IPO,港股上市30天稳价期结束后纳入港股通,如果绿鞋没有生效,上市则直接进入港股通;如果公司先在港股上市,后在A股IPO,A股上市10个交易日后,A股和港股均纳入港股通;这两种情况无市值及换手率要求。
A+H股两地上市只有一种情况H股会被剔除港股通,就是A股被风险警示ST了,这时内地投资者只能单向卖出,不能买入。如果A股ST摘帽,H股则重新纳入港股通。
四、A+H股上市受中国证监会和港交所双重监管
根据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《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》,所有境内企业(包括A股上市公司)的境外上市行为(含H股发行)均纳入备案制管理,备案是港股上市的前置程序。
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提交H股上市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须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材料,取得《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》后,方可申请港交所上市聆讯。
也就是说,通过备案后很快就可以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了。
根据外汇管理规定,H股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募集的资金需及时调回境内,若企业需将资金留存境外使用,需向外汇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,说明具体用途的合理性(如境外业务拓展、债务偿还等),并接受外汇局窗口指导审核。
五、A股赴港上市年年有,为啥今年特别多?
今年港股行情好,融资是中国公司刻在DNA里的本能,只要一有机会就找市场要钱,不要白不要,很多上市公司也没那么缺钱,但他们的逻辑就是钱先握在手里,怎么花后面再说。
客观上中国证监会与香港监管机构近年来的政策协同,为A股企业赴港上市构建了高效的制度通道。
中证监2024年推出五项措施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,港交所对符合条件(A股市值超100亿港元)的企业开辟30天快速审批通道。该机制下,宁德时代、恒瑞医药港股上市从递表到挂牌耗时不到4个月,较传统港股IPO周期(6-8个月)压缩40%。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